世界视讯!「社论」生僻字姓名,不该被信息化时代排斥

澎湃新闻   2023-04-23 19:28:54


(资料图)

最近一个生僻字火了——“nià”字,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“鸟”,下半部分是“甲”。这个姓氏源自一支居住在云南丽江、以鸟为图腾的家族,这个颇具文化历史意义的姓氏,却因为无法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显示,给村民们带来了种种不便。于是有人为了能在城市中顺利生活、打工,不得不改姓“鸭”,丢了自己的姓。这个新闻不只是一个有趣的谈资,还涉及有生僻字姓名的公民,在信息化时代里的生存权利。当然,一般不建议给孩子取太生僻的字作为名字,另一方面,我们的政务、金融、通讯、教育等方方面面的信息系统,应该保障合理范围内较生僻字的正常使用。

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了姓名权,自然人享有姓名权,有权依法决定、使用、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。科技以人为本,应该让汉字录入系统满足公众的正常姓名使用的需求,而不是倒逼着人们改掉那些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名字。一个生僻姓氏,就是一段家族史;一个不常用的汉字,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字之美。

去年6月,澎湃新闻曾经报道过《生僻姓名的人,在实名制系统之外的那些日子》,一个生僻字姓氏的公民遭遇了一堆实名制之下的困扰,驾驶证上的名字是手写的,手机挂靠在朋友的名下,最困难的是之前必须接受的核酸检验等实名制防疫措施,搞得他苦不堪言。

对于“系统之外的姓名”,此前,原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做过专项调研:2004年以来,公安部门建立了公安人口信息专用字库,但这个字库并不是公开的技术标准,其他部门无法对接;而社保、医保等系统还在用一个本世纪初的自造字软件。总之,各部门的编码系统各自为政,互不兼容,甚至有的还在沿用20年前的系统,这就导致很多名字用字并不算生僻的公民,掉进了系统的BUG中。

好在去年7月,新版《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,新国标增加录入了1.7万余个生僻汉字,它不仅收录了国务院发布的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全部汉字,还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、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、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用字,能够满足各类使用需求,新国标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。既然新的“大容量”国标汉字编码已经公布,希望各个职能部门及时跟进,使用统一的编码,填上“数字鸿沟”。

从现实来看,公安系统更新速度较快,新闻里的“nià”这个字已经能被打印在户口簿上,教育、卫生、金融等系统也要及时更新汉字库,打破信息孤岛,实现电子时代的“书同文”,不要让有生僻字姓名的公民被信息时代排斥,这是他们的正当权利,也是服务型政府、数字中国的应有之义。
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